返回首页

我国卫星发展史?

54 2024-10-07 22:41 admin

一、我国卫星发展史?

1、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2、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3、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4、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5、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6、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

7、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8、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9、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0、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11、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12、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13、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又称“92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1992年1月做出决策并开始实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随后又成功发射了3艘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14、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2人5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我国工业发展史?

中国工业的起步阶段(1949年-1978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独立自主的工业化建设。在这一阶段,中国工业主要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重点发展冶金、煤炭、机械、化工等基础产业,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工业发展进展缓慢,总体水平较低。

改革开放初期的工业发展(1978年-1992年)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一阶段,中国开始引入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积极推动工业现代化进程。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出现了一批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为中国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汽车、电子、纺织等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

三、我国火箭发展史?

一、背景

1953年,我国人民开始执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6年,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业部门。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与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因此,国务院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然后组织了数百名科学技术专家,经过反复的讨论与研究,最后确立了以原子能,火箭和喷气技术,电子计算机,半导体,自动化,精密机械,仪器仪表等新兴技术为主的多项重点任务。

钱学森

由于当时的新中国是一穷二白,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因此为了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使用到最重要,最急需,最能影响全局的方面,当时的领导层在听取了钱学森提出的关于我国发展导弹技术的规划设想之后,决定有优先发展导弹与原子能技术。

二、仿制P-2导弹

我国的航天技术是从仿制苏联的P-2导弹开始的。技术转移是技术发展的重要形式,只要条件成熟,先进的技术就可以通过某些途径向相对落后的区域转移,从而提高接收方的发展起点。苏联的航天工业就是从仿制德国的V-2导弹起步的。然后在那基础上研制出了苏联自己的P-2导弹。20实际五十年代末,那时我国与苏联的关系还不错,经过一番努力,最终与苏联方面签订了火箭与航空方面的援助协定。苏联向中国提供P-2导弹的实物与相关资料。并派遣一批专家来中国帮助开展仿制工作。

虽说有苏联提供了一些帮助,但是仿制工作还是异常的困难。首先是人才的问题,当时的中国并没有什么科班出身的导弹研制人员。参与研制的人员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中学毕业生。他们很多人多学专业与导弹设计有很大差距,与其说是设计,倒不如说是在学习。另外,苏联在援助上还是有所保留,所提供的资料并不完整,大多数是设计的终端结果,至于导弹设计方面的内容,并没有多少。不过虽然什么都不会,但研制工作也并没有单纯的依靠苏联的外援,而是确立了自力更生的精神来学习,消化苏联的导弹技术,努力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也正是这种精神,在后来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半路撤走外援,召回专家的时候,研制人员仍然能坚持的将仿制工作进行下去,并最终获得了成功。

东风1号导弹

第二个难题就是没有电子计算机。我们知道像导弹这种复杂的工程,下研制中是需要很多复杂的计算的。但当时这些计算全靠手摇计算机来完成。这种计算机计算时先按数字拨动齿轮,每摇一次可完成一次加法,乘法需摇动多次才能完成。而三角函数和对数函数需要查像“辞海”一样厚的数表。以弹道计算为例,从导弹起飞积分到关机点,人工手摇计算一次弹道需费时两个月左右。直到1960年才终于有了一台电子计算机,可运算速度只有每秒30次。不过有胜于无,总比手摇的快多了,还是为仿制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1960 年 11 月 5 日,仿制导弹进行了飞行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12 月,又接连进行了两次飞行试验,都取得了成功。由此,我国的导弹的仿制设计、制造工艺和原材料全部符合导弹技术条件要求,仿制工作取得成功。仿制工作也使得我国,从火箭制造技术、设计技术、人才队伍、研制体系的建设等各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初步建立了独立自主的火箭研制体系,为转入自行设计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自主设计“东风二号”导弹

1960年8月,中国进入了导弹自行设计阶段。自行设计与仿制有着质的区别。自行设计需要大量的参考资料.设计资料.试验资料,而国内当时仅有为数不多的情报资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另外,有关设计参数无法直接借用,必须依赖必要的地面试验予以检验,而地面试验设施的建立对60年代初期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属苛求。中国航天开拓者们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坚定地迈出了自行设计的第一步。

东风2号导弹

1964年6月29日,我国自行研制的“东风二号”导弹在酒泉发射场上点火升空,并获成功。它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此走上了独立研制的道路。1966 年10月27日,在中国本土内又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同年12月,导弹武器系统通过了国家特种武器定型委员会的定型鉴定,而后投入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四、远程火箭

东风5导弹全程试验

1965年,根据我国火箭技术发展规划,运载火箭研究院在各有关部门的协同和支援下,开始研制中远程、远程和洲际多级火箭。我国火箭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第-枚洲际火箭的试制生产、地面试验和总装测试工作。1971年9月,在我国酒泉发射场进行了第一次洲际火箭的飞行试验,获得了基本成功。它表明我国液体火箭技术又登上了一个新高峰,并为发射重型卫星创造了物质技术条件。

根据火箭试验的需要,我国决定于1980年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向太平洋发射火箭,要求火箭回收舱落点精确,试验区封锁时间短,发射时间准确无误。在国防科工委的统一组织下,终于在1979年底,完成了远程火箭海上试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1980年5月9日,新华社受权向全世界发出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80年5月12日至6月10日,由中国本土向太平洋南纬700、东经171*33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内发射运载火箭。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的远程火箭,准确地落入预定海域。

五、“长征”运载火箭形成系列

从仿制到独立研制,从单级到多级,从近程到远程,从小到大,我国的运载火箭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在研制导弹的技术基础上,我国逐渐发展出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一号”是我国在东风四号的基础上研制的第一种三级运载火箭。其第一二子级即为“东风四号”火箭,第三子级为固体火箭。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4月24日首次发射,一举成功,从此揭开我国航天活动的序幕,它作为我国发射第一颗卫星的运载工具而载入史册。

长征2号运输火箭

我国在研制远程火箭的初期,就把发射低轨道重型卫星的任务列入了计划。为此,1970年开始了“长征二号”代号两级运载火箭的研制。经过五年紧张的工作,1975年1月26日22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此后,又连续发射了六颗返回式卫星,均获得了成功。

长征三号是为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研制的。它是上面级采用液氢/液氧发动机的三级火箭。该火箭具备了可将1400公斤的卫星送入远地点为36000公里的转移轨道。使我国成 为第五个具有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能力的国家。

1988年和1990年,“长征”家族中又增加了两个新的成员:“长征四号”和“长征二号E"。“长征四号”也是三级运载火箭,1988年9月7日首发成功, 将一颗实验型气象卫星“风云一号”送入太阳同步轨道。“长征二号E”是在“长征二号”基础上捆绑了四个助推器而组成的火箭。它是我国第一枚集串联、并联技术于一体的大型运载火箭。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长征系列的运载火箭已经经历了多代的发展,具体型号已经有十多种,承担起了我国各种航天活动的发射任务,新一贷大推力长征五号也在试验之中。航天技术的成就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安全上来说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四、我国钱币的发展史

我国钱币的发展史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钱币发展历程亦十分丰富多彩。自古至今,钱币不仅仅是交换货物的工具,更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变革。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我国钱币的发展史,了解其中的变迁与演进。

中国的钱币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商代时期,当时人们还未使用金属作为货币,而是以贝壳、布帛和石斧等物品作为交换媒介。直到战国时期,铜器逐渐被用作钱币,并呈现出各种不同形状和铸造技术。此时的钱币多为方孔圆形,正面饰有文字或图案,背面则刻有方孔,以便穿绳挂在身上使用。

随着统一的中央政权的建立,汉代成为了古代钱币发展的巅峰时期。汉武帝时期,统一的铸币制度开始形成,并产生了一系列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钱币。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当时流通的铜质圆形钱币“半两”和“五铢”,这些钱币不仅具备流通功能,还成为了汉代政权的象征。此外,汉代还创造了另一种钱币形式,即以麦穗和谷穗为图案的形状各异的钱币,极大地丰富了古代钱币的形态和构造。

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各地纷纷自铸钱币,呈现出地方化的特点。此时的钱币多样化,不再局限于圆形,还出现了方形、椭圆形等形制。同时,为了防止私铸,政府开始在钱币上刻制年号和铸造地名等信息,以加强钱币的管理。这些举措为后来的货币统一奠定了基础。

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唐宋时期成为中国古代钱币的黄金时代。唐朝的铸币工艺在世界范围内也有很高的地位,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独特的设计风格,唐代钱币成为了古代钱币收藏家追捧的对象。而宋代以后,政权的更迭和社会的变革导致了钱币形制的多样化,并逐渐演变出了锻造、铸造、开铸等不同的钱币制造工艺。

近代的中国钱币发展史又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从清朝开始,西方的近代货币概念传入中国,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铸币制度。清朝制定了一系列钱币法规,并引进了造币机械,开始大规模铸造洋银和机制铜圆等货币。此外,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钱币历经战乱和政治动荡,各地也出现了大量的私铸和紧急发行的纸币,表现出丰富多样的历史价值。

进入现代时代,中国的钱币逐渐实现了标准化和统一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的货币体系开始建立,人民币作为国家的法定货币逐渐发展壮大,并辅以不同面值和图案的纪念币、纪念钞等。此外,近年来,电子支付方式的兴起引领了钱币支付的创新,移动支付等新技术给钱币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最后,我国钱币的发展史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变迁,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枚钱币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它们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关注和研究我国钱币发展史,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可以为钱币收藏家提供宝贵的参考价值。

总而言之,我国钱币的发展史属于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反映了经济的发展状况,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钱币的历史与演变,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传承中华文明的瑰宝。

五、我国钱币发展史简述

我国钱币发展史简述

中国是拥有悠久且丰富钱币文化历史的国家,钱币不仅仅是一种交换媒介,更是一种载体,承载着时代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我国钱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贝币、璧币以及铜质刀币,这些原始的钱币形态在经历千百年的演变后,逐渐演化为金属质地的圆形钱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货币形式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宋代时期,由于政府对钱币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名为"交子"的纸币,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之一。而元代则诞生了由纸质钱币进化而来的铜元,开创了中国纸币发展的新篇章。

明清时期,中国钱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期,出现了众多名贵和精美的钱币。明代的小平钱和大平钱成为了流通的主要货币,而清代的"大清铜币"更是广泛流通,成为了维系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钱币的种类

中国古代钱币种类繁多,根据材质和形状的不同,可以分为金属钱币、铸造钱币和纸币等多类。金属钱币的材质主要有黄铜、铜、银、金等,其中最常见的是铜质钱币。铸造钱币是指通过铸造工艺制作而成的钱币,包括了圆形钱、方孔钱和异形钱等。纸币则是使用纸张作为材料,以文字和图案表达货币价值。

古代钱币受到时代背景和政治经济的影响,设计风格和文字也多样丰富。不同朝代的钱币上刻有当时的皇帝的姓名、年号,甚至还有一些币面刻画了历史故事和传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民间收藏钱币的风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钱币收藏成为了中国民间的一种热门文化活动。收集钱币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追溯和研究,更是一种投资和享受艺术的方式。

中国钱币市场呈现出勃勃生机,许多珍贵的古代钱币被收藏家们争相追捧。像明代的小平钱、清代的大清铜币等稀有品种,价格一度飙升,成为了投资领域中的"新宠"。当然,除了稀有品种,一些历史留存较多而且历史背景特殊的古代钱币也备受青睐。

除了珍贵的古代钱币,一些近代的纪念币和特殊版钱币也成为了收藏家们争相追捧的对象。这些钱币往往与重大历史事件或者特定纪念日相关联,代表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值得人们珍藏和回忆。

中国钱币市场的现状和未来

目前,中国钱币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中国拥有丰富的钱币文化资源和庞大的收藏群体,这为钱币市场的繁荣提供了前提。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线上钱币交易平台在中国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进行钱币交易,方便快捷的交易方式大大促进了钱币市场的发展。

然而,钱币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许多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钱币收藏的热情进行欺诈活动。因此,加强市场监管和规范是当前中国钱币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中国的钱币发展史丰富多彩,展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最早的贝币到今天的纸币,钱币见证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演变。未来,随着收藏文化的普及和人们收入的增加,中国钱币市场有望继续蓬勃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文化体验和投资机会。

六、互联网的发展史?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互联网只是一个小型网络。到了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逐渐成熟并开始普及。

中国最早接入国际互联网是在1994年,此后我国互联网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各种应用和政府管理齐头并进,应用多元化阶段到来,互联网逐步走向空前繁荣。

七、我国航天发展史?

中国航天事业始于1956年,在国家计委的指导下,由清华大学部分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了中国的第一个航天小组。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在1970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发射人造卫星能力的国家。

此后,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先后发射了载人航天飞船、月球探测器、卫星导航系统等一系列重大成果,在航天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就。

未来,中国航天将继续全力推进国家和人类历史进程中的航天事业。

八、我国沥青产业发展史?

回答如下:中国的沥青产业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沥青生产线,并在建设公路和铁路时大量使用沥青。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始大力发展公路建设,沥青也成为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1956年,中国第一个炼油厂——大庆炼油厂开始生产沥青,标志着我国沥青工业的正式启动。

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沥青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国内的石油化工企业开始大量生产沥青,并建立了沥青生产线。80年代初,我国沥青工业的产能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沥青的品种和规格也得到了丰富和完善。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我国沥青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999年,我国沥青产量达到了1500万吨,成为世界上沥青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公路建设和维护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沥青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目前,我国沥青工业已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产量和品种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九、我国石油的发展史?

中国的石油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的古代。以下是中国石油发展史的简要概述:

1. 古代: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的商朝时期,中国就有关于石油的记载。当时,石油主要被用于照明、药物和油漆等方面。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时期,石油开始用于军事用途,例如火攻。

2. 近代:

   1867年,在中国西北地区发现了第一座现代石油矿井。1907年,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石油公司——中华煤油股份有限公司(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中国石油工业的正式诞生。

3. 20世纪中叶: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石油勘探和开采。1955年,在甘肃玉门油田发现了一个大型油田。此后,中国陆续在新疆、东北、山东、四川等地发现了一系列大型油田。1960年,大庆油田的发现成为中国石油工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4. 改革开放以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石油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88年,成立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两大国有石油公司。2000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成立,成为第三大国有石油公司。此外,中国还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石油合作,加入了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

5. 21世纪:

   进入21世纪,中国石油工业继续发展,勘探和开采技术不断进步。中国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例如页岩气、煤层气、油砂等。同时,中国政府还大力推动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减轻对石油的依赖和减缓环境污染。

总之,中国的石油发展史经历了从远古时期到现代的漫长过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石油工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十、我国智能小车发展史?

1992年

中国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诞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立项了“遥控驾驶的防核化侦察车”项目,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三家单位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制造。在八五期间我国第一辆能够自主行驶的测试样车ATB-1就已正式诞生。这是我国第一辆能够自主行驶的测试样车,其行驶速度可以达到21公里每小时。

ATB-1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无人驾驶行业正式起步并进入探索期,无人驾驶的技术研发正式启动。

2011年

红旗无人驾驶车完成286公里路测

2011年7月14日,红旗HQ3首次完成了从长沙到武汉286公里的高速全程无人驾驶试验,实测全程自主驾驶平均时速87公里,创造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无人车在复杂交通状况下自主驾驶的新纪录。

这标志着我国无人车在复杂环境识别、智能行为决策和控制等方面实现了新的技术突破。

2012年

“军交猛狮Ⅲ号”京津高速行驶

2012年11月24日,“军交猛狮Ⅲ号”完成了114公里的京津高速行驶,这是一辆由黑色现代途胜越野车改装的无人驾驶智能车,由中国军事交通学院研制。车顶安装复杂的视听感知系统,车内装有两台计算机和一台备用计算机组成的执行系统来处理视听感知系统获得的信息,让无人车可以自主进行刹车、油门、制动、换挡等动作。实现了无人工干预的自动行驶。

2015年

国内首辆无人驾驶客车路测完成

2015年8月29日,宇通大型客车从河南省连接郑州市与开封市的城际快速路——郑开大道城铁贾鲁河站出发,在完全开放的道路环境下完成自动驾驶试验,共行驶32.6公里,最高时速68公里,全程无人工干预,不过为了保障安全客车上还是配备了司机。

这也是国内首次客车自动驾驶试验。

2015年

百度完成开放高速路自动驾驶测试

2015年12月,百度对外宣布其无人驾驶车已在国内首次实现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百度公布的路测路线显示,百度无人驾驶车从位于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的百度大厦附近出发,驶入G7京新高速公路,经五环路,抵达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并随后按原路线返回。

百度无人驾驶车往返全程均实现自动驾驶,并实现了多次跟车减速、变道、超车、上下匝道、调头等复杂驾驶动作以及不同道路场景的切换。测试时最高速度达到100公里/小时。

2016年

长安汽车完成2000公里无人驾驶测试

2016年4月17日,长安汽车宣布完成2000km超级无人驾驶测试项目。长安汽车此次长距离无人驾驶测试总里程超过2000km,在历时近6天,途经四川、陕西、河南、河北等全国多个省市及地区后,最终抵达北京。

根据长安汽车智能汽车技术发展规划,高速路况的长途自动驾驶汽车计划于2018年实现量产,复杂城市路况的完全自动驾驶汽车计划于2025年实现量产。

2016年6月

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成立

2016年6月7日,由工信部批准的国内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正式开园运营。这意味着中国的智能联网和无人驾驶汽车从国家战略高度正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而在同年,中国智能汽车大赛举办。

2017年

百度展示高速公路辅助功能增强版演示车

2017年4月17日,百度展示了与博世合作开发的高速公路辅助功能增强版演示车。该车由百度与博世联合打造,集成了百度高精地图和博世道路特征服务,并通过上百万辆配备博世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量产车辆实现数据众包,使高精地图数据做到实时更新。据悉,百度为展示车辆提供了高精地图、自定位、AR HMI(增强现实车规级交互产品)等核心技术。

这辆车已经实现高速公路的部分自动驾驶,包括车道保持和司机监控下的车道自动切换。得益于定位技术,该演示车可以在进出弯道时自动控制车辆速度;同时在增强现实人机界面结束的帮助下,司机能获得更舒适安全的驾驶体验。

2018年

全球首款level4级量产自驾巴士量产下线

2018年7月4日,百度与厦门金龙合作生产的全球首款level4级量产自驾巴士量产下线。“阿波龙”搭载了百度最新Apollo系统,拥有高精定位、智能感知、智能控制等功能。达到自动驾驶L4级的阿波龙巴士,既没有方向盘和驾驶位,更没有油门和刹车,是一辆完完全全意义上的无人自动驾驶汽车。

在政策、技术发展、社会需求等多维度因素的推动下,中国未来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汽车市场。根据基业常青经济研究院发布的《汽车如何走进智能时代》报告的估计。

预计至 2020 年,国内智能驾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214 亿元。

▲国内智能驾驶市场规模趋势

可见,自动驾驶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确定性趋势。自动驾驶最大的意义在于解放驾驶员的双手带来人类空间意义首次的无缝连接,智能汽车使汽车的角色不再局限于交通工具,可以是移动的生活空间,通讯工具,娱乐平台等更富有想象力的定位。

过去,移动意味着自由。今天,连接也成为了幸福的表达。智能化和万物互联的浪潮正让百年汽车工业焕发出了新的活力,移动属性加上各种连接可能,相信未来的汽车会将让时间变得更有效,让生命变得更美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站地图 (共30个专题238617篇文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