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析1、教育学只研究教育现象2、教育现象就是指学校的教育现象?
再狭义上说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教育现象就是指学校的教育现象是不错的,但在广义上不对。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教育学是有目的地培养社会人的活动。深入研究的教育问题很多,例如教育本质问题,教育、社会、人三者关系问题,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实施的途径、方法、形式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教育过程问题,教育主体问题,教育制度、教育管理问题,以及反映中国特色的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等。教育现象是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有三个规定性: (1)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存在于现实的存在物; (2)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 (3)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教育现象有多种类别,从时间上看有古代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等,从横向来看除了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等。二、互联网教育研究状况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对互联网教育的整体进行分析,判断,整合,已达到优化与选择的目的。
三、为什么说教育现象可以作为研究对象、为什么说教育研究通常从教育问题入手?
因为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实践的广泛性、丰富性,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四、互联网+教育是一个研究方向吗?
是一个方向。对“互联网+教育”研究基地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评价。各文科学院科研副院长就基地团队建设、研究生培养以及新闻宣传等工作与基地成员进行了深入交流。此次活动进一步促进江南大学校文科学院与科研基地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五、教育现象与社会现象的区别?
与其他社会现象相比,教育规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
1、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的本质属性,而其他社会现象则是独立存在的单一现象。教育规律不仅是在教育系统内部产生的,也是受到其他社会现象影响的结果。
2、教育规律是长期积累的经验和实践总结,而其他社会现象可能是突发事件或者短期的现象。教育规律是经过时间检验后得出的,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和可应用性。
3、教育规律强调了教育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而其他社会现象则更侧重于对某一特定现象的描述和解释。教育规律旨在说明教育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控制和引导这些关系来达成预期的教育目标。
4、教育规律是为了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而其他社会现象可能只是纯粹的学术研究或者社会科学领域的分析和解释。
教育规律和其他社会现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理解教育规律对于提高教育实践水平、加强教育管理以及推动教育制度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六、教育行动研究与教育叙事研究区别?
教育行动研究(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和教育叙事研究(Educational Narrative Research)都是教育领域的研究方法,它们在研究目的、方法和理论取向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
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旨在改进或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它强调教师和实践者主动参与研究,通过反思和实践来改进教育实践和提高学生学习成果。教育行动研究通常使用定量和定性混合的研究设计,采用可变控制的实验或自然实验方法来评估教育干预的效果。
教育叙事研究则侧重于通过叙述和故事叙述的方式来探索和理解教育经验和教育实践。它关注教育主体的个人经验、故事和主观理解,旨在探索个体和群体的感知、生活经历和意义的构建。教育叙事研究通常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如个案研究、访谈和文本分析,以获取深入的理解和揭示教育故事中的意义和主题。
总体而言,教育行动研究注重实践改进和问题解决,强调实证性和实用性;而教育叙事研究则注重理解和描述个体和群体的教育经验,强调主观性和个体意义的构建。两种方法在研究目的、方法选择和理论基础上有所不同,但都对教育领域的知识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贡献。
七、互联网教育做法?
网络教育采取通过互联网、教学光盘、卫星、视频会议、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和集中面授的教学方式,一般会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方式,形成线上与线下、固定与移动、异步与同步、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混合型教学模式。
八、互联网背景下家庭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在互联网下,家庭教育更加容易冰冷和缺失,手机、电视成为孩子的新伙伴,父母不陪伴孩子会把这些媒介作为孩子消磨时间的玩物。
更容易体现在无连接的亲子关系上,家庭的教育更多的是关乎于人的教育,是父母的语言沟通,游戏玩耍,户外探索相结合才能是高质量的家庭教育。
九、分析教育现象的性质?
永恒性。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2)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不同时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
(3)教育的继承性。教育的继承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4)教育的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长期性是指无论从一个教育活动的完成,还是一个个体的教育生长,其时间周期都比较长。
(5)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此外,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在特定的教育形态不一定跟其当时的社会形态保持一致,而存在教育超前或滞后的现象。
(6)教育的生产性。教育的生产性是指教育从来就是生产性活动,它跟其他生产活动相比,在对象、过程与结果等方面有自己的特殊性。
(7)教育的民族性。教育的民族性即指教育都是在具体的民族或国家中进行的,无论是在思想还是在制度上,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其民族性的特征,特别表现在运用民族语言教学、传授本民族的文化知识等方面。
十、教育现象举例与解析?
目前教育现象有二,第一:家校焦虑,第二:以成绩为第一考核要素。
比如家长们早早的将焦虑两个字挂在头顶,从孩子出生就担心上幼儿园该怎么选,私立还是公立好,进入幼儿园又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阶段不学习拼音和十以内加减法怎么能上好小学,小学成绩下滑怎么上初中,初中写的科目一下子增多,孩子们跟不上怎么办,高中考试和高职录取率是5:5,有的地方6:4,考不上高中,孩子是不是一辈子就是工人阶级了。未来的人生是不是就再也无法鲤鱼跃龙门啦。
成绩第一:是眼下应试教育的结果,孩子们想考高分除了个别同学有天赋以外,大部分都是普通孩子,只能靠努力努力再努力,刷题刷题再刷题,而我国迫切的需要高精尖创新型人才,书呆子是不能堪此重任了,所以聪明的家长会帮助孩子更好的提升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自我验证的能力,不断创新,用头脑开创出自己的未来。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