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重大风险定义?

126 2025-02-03 00:55 admin

一、重大风险定义?

重大风险损失的起因和后果方面都是非个人和单独的,它们属于团体风险,大部分是由经济,巨大自然灾害,社会和政治原因引起的,影响到相当多的人,乃至整个社会。

特定风险所涉及的损失在起因和后果方面都是个人和单位的。既然重大风险或多或少是由遭受损失的个人无力控制的原因所引起的,社会而非个人应当对处理这类风险负有责任.例如,失业是使用社会保险来处理的重大风险。

二、重大隐患一定是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不一定是重大风险对还是错?

重大风险、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的区别如下:1、重大风险:重大风险损失的起因和后果方面都是非个人和单独的,它们属于团体风险,大部分是由经济、巨大自然灾害、社会和政治原因引起的,影响到相当多的人,乃至整个社会。特定风险所涉及的损失在起因和后果方面都是个人和单位的。既然重大风险或多或少是由遭受损失的个人无力控制的原因所引起的,社会而非个人应当对处理这类风险负有责任。例如,失业是使用社会保险来处理的重大风险。2、重大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分为一、二、三级)。根据安监总局令第16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一章第三条的规定: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一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30人以上(含30人,下同)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或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后果特别严重,需全部停产停业整治,且整改难度很大的事故隐患。二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且整改难度很大,需全部停产停业,经过一段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三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且整改难度较大,需局部停产停业,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3、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因素。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 28001-2011》中的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三、重大风险,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的区别?

重大风险、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的区别如下:

1、重大风险:

重大风险损失的起因和后果方面都是非个人和单独的,它们属于团体风险,大部分是由经济、巨大自然灾害、社会和政治原因引起的,影响到相当多的人,乃至整个社会。

特定风险所涉及的损失在起因和后果方面都是个人和单位的。既然重大风险或多或少是由遭受损失的个人无力控制的原因所引起的,社会而非个人应当对处理这类风险负有责任。例如,失业是使用社会保险来处理的重大风险。

2、重大隐患:

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分为一、二、三级)。

根据安监总局令第16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一章第三条的规定: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一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30人以上(含30人,下同)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或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后果特别严重,需全部停产停业整治,且整改难度很大的事故隐患。

二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且整改难度很大,需全部停产停业,经过一段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三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且整改难度较大,需局部停产停业,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

3、重大危险源:

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因素。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 28001-2011》中的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四、重大安全风险定义?

重大风险:重大风险损失的起因和后果方面都是非个人和单独的,它们属于团体风险,大部分是由经济、巨大自然灾害、社会和政治原因引起的,影响到相当多的人,乃至整个社会。

特定风险所涉及的损失在起因和后果方面都是个人和单位的。既然重大风险或多或少是由遭受损失的个人无力控制的原因所引起的,社会而非个人应当对处理这类风险负有责任。例如,失业是使用社会保险来处理的重大风险。

五、重大信用风险定义?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方不履行到期债务的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结算方式的不同,场内衍生交易和场外衍生交易各自所涉的信用风险也有所不同。

六、重大安全风险内容?

涵盖许多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重大安全风险。重大安全风险主要源于人为因素、技术因素和自然因素等多个方面。人为因素包括恐怖袭击、犯罪活动、社会动荡等,技术因素包括网络攻击、数据泄露、供应链攻击等,自然因素包括地震、火灾、气象灾害等。重大安全风险对个人、公司、政府乃至整个社会都存在极大的威胁,事关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安全。为了防范安全风险,我们要加强安全意识,做好防范措施,提高应急能力,让社会更加安全稳定。同时,各级政府和企业也应该注重安全工作,加强安全投入,重视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打造安全可靠的社会和生态环境。

七、重大决策风险有哪些?

一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是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二是符合夲省夲系统近期和长期发展规划。

三是否经过充分论证,是否符合大多数群众意愿。

四是对所涉及区域行业群众利益和生产生活的影响,五是其他有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的问题。

八、消防重大风险包括?

  1、材料装修装饰

  1.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公共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采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装饰的,必须拆除或者更换。

  2.幼儿园、养老院、医院、员工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施工工地办公、住宿等临时用房采用易燃可燃材料为芯材的彩钢板搭建的,必须拆除或者更换。

  3.现有高层建筑、商住楼等场所外墙外保温系统使用聚氨酯泡沫、聚苯乙烯等易燃可燃材料的,严禁在周边安全距离内燃放烟花爆竹、违规动火作业;确实需要动火动焊施工的,必须严格落实现场监护和防范措施。

  4.电气线路穿越或者敷设在易燃可燃装修装饰材料中的,必须采取穿管保护等防火措施;开关、插座等电器配件周围必须采用不燃隔热材料进行防火隔离。

  5.大型活动现场布展使用大量易燃可燃装饰材料的,必须拆除或者更换。

  2、防火分隔不到位

  1.建筑地下与地上部分防火分隔设置不到位或者共用疏散楼梯间且未分隔的,必须用防火隔墙或者防火门将地下和地上部分完全分隔。

  2.建筑住宅与非住宅部分防火分隔设置不到位的,必须用防火隔墙或者防火门完全分隔。

  3.防火隔墙、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窗等防火分隔设施损坏的,必须及时修复或者更换。

  4.楼梯间、前室常闭式防火门常开的,必须立即关闭并保持常闭状态;防火门闭门器、顺序器损坏导致防火门不能自行关闭的,必须及时修复。

  5.管道穿越墙体处的孔洞、缝隙,竖向管道井与房间、吊顶相连通的孔洞,楼层楼板的缝隙防火分隔不严密的,必须用防火材料填充或者封堵。

  3、疏散通道不畅通

  1.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被封闭、堵塞、占用的,必须立即打通、拆除、清理,恢复畅通。

  2.在人员密集场所门窗上设置广告牌等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必须拆除。

  3.违规搭建临时建筑,缩短防火间距、占用疏散通道的,必须拆除,恢复原状。

  4.宾馆饭店、员工宿舍、群租房等有人员住宿的场所,安全出口必须24小时保持畅通。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安全出口必须保持畅通。

  4、违规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

  1.人员密集场所、居住场所违规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必须及时搬离。其他场所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必须在明显部位设置禁烟禁火等警示标志,并安排专业人员管理。

  2.群租房、商场市场、施工工地等场所违规堆放易燃可燃物品的,必须及时清理。

  3.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车间、“多合一”场所内超量存放易燃易爆原材料或者半成品的,必须及时搬离、清理。

  5、消防设施损坏停用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停用或者不能正常运行的,必须及时维修,恢复系统正常报警功能。

  2.消防水泵控制柜处于手动控制状态的,必须立即整改,将控制柜设置为自动控制状态,并张贴明显标志。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火卷帘、机械防排烟等建筑消防设施不能正常联动的,必须及时维修,恢复系统正常联动功能。

  4.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能正常供水的,必须及时维修,恢复系统正常供水功能。

  6、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

  1.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建筑门厅、楼梯间、共用走道等室内公共区域的,必须及时搬离、清理,严禁进楼入户。

  2.“多合一”场所、群租房、员工宿舍等有人员居住的场所停放电动自行车的,必须搬离,严禁“人车同屋”。

  3.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的部位与其他部位直接连通的,必须设置防火分隔设施。

  4.电动自行车采取“飞线”、入户等方式违规充电的,必须及时纠正,加强教育警示。

  5.电动自行车停放周围有易燃可燃物的,必须及时清理,确保安全距离。

  7、重点岗位人员责任不落实

  1.单位未依法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及其职责的,必须及时明确并在醒目位置进行公示。

  2.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不会熟练操作设施设备的,必须组织参加培训,确保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在紧急情况下能熟练操作设施设备。

  3.微型消防站队员不能及时有效处置初起火灾的,必须定期组织开展针对性训练、实战化演练,确保达到“三知四会一联通”要求,能够及时有效处置初起火灾。

  4.单位未作出整改消除突出风险承诺的,必须在醒目位置向社会公开承诺本场所不存在突出风险或者已落实防范措施。

  8、日常管理机制不健全

  1.单位未定期开展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和维护保养,未完整准确记录的,必须落实日常检查维修保养制度,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并如实记录,存档备查。

  2.单位未定期开展检查巡查,未如实登记报告的,必须安排专人开展防火检查巡查,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并妥善处置;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必须每日开展防火巡查,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必须每二小时开展一次防火巡查,医院、养老院、寄宿制学校、幼儿园必须加强夜间防火巡查。

  3.单位未及时整改消除隐患问题,未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的,必须根据整改难易程度,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及时整改消除火灾隐患;在火灾隐患消除之前,必须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消防安全。

  9、宣传教育培训不深入

  1.重点单位检查整改隐患、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开展宣传培训能力不足的,必须加强单位消防安全培训工作,开展示范性检查,完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确保突发情况下能及时扑救初起火灾,疏散在场群众。

  2.一般单位员工不了解本场所火灾危险性,不会报警、不会灭火、不会逃生的,必须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加强新入职员工岗前培训,使其了解本场所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掌握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3.人员密集场所现场工作人员,在突发情况下必须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

九、国家重大突发风险事故包括?

自然灾害包括水旱灾害,多地发生极度干旱或者洪涝造成的大江大河决堤溃坝,气象灾害:特大暴雨、大雪、龙卷风、沙尘暴、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震灾害,海洋灾害,重大森林草原火灾,生物灾害,地质灾害,特别重大的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群体性事件,金融突发事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等等等等。

十、重大错报风险的含义?

重大错报风险就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有一定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在设计审计程序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披露认定层次方面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是企业的风险,不受注册会计师的控制。

注册会计师只能通过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来正确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分别采取应对措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站地图 (共30个专题282268篇文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