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变化趋势的意思?
发展趋势,其意是指事物发展的动向,表示一种向尚不明确的或只是模糊地制定的遥远的目标持续发展的总的运动。同比,就是相对的意思,今天比昨天高,就是在这两天里网页流量同比上升。
变化趋势是经济学术语,指市场发展与时间之间的长期趋势变动规律。
二、蜂蜜的变化趋势?
蜂蜜一开始是流状,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成结晶状
三、zara变化趋势如何?
Zara模式正是一种商品化现象的表现。我把这种现象称作“衰退现象”。“衰退现象”是由占据低端市场凭借低价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的竞争者所引发的。
zara运用精湛的生产技术和优秀的供应 链管理来效仿成衣时尚,以更低的价格、更好的质量和风格,与大众品牌、过渡品牌和子品牌一较高下。
Zara创造了一种节省时间的生产流程,成为商学院案例研究的主题。
四、中国气候变化趋势?
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蓝皮书》显示,2020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1.2℃,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三个最暖年份之一。1951年至2020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上升速率为0.26℃/10年,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0.15℃/10年)。
1961年至2020年,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年平均降水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而年累计暴雨站日数呈增加趋势;2020年,中国年累计暴雨站日数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极端低温事件减少,极端高温事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增多,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登陆中国台风的平均强度波动增强。北方地区平均沙尘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近年来达最低值并略有回升。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呈升高趋势,2020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为1961年以来第三高值。
海洋变暖加速,全球平均海平面加速上升。2020年,全球平均海表温度为1870年以来的第四高值,全球平均海平面为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中国沿海海平面为1980年以来的第三高位,较1993年至2011年平均值高73毫米。地表水资源方面, 2015年以来,中国地表水资源量转为以偏多为主。此外,1960年至2020年,全球山地冰川处于消融退缩状态,1985年以来消融加速;1979年至2020年,北极海冰范围呈显著减小趋势。
近年来,全国整体植被覆盖稳定增加,呈现变绿趋势。2020年,中国年平均归一化差植被指数(NDVI)较2000年至2019年平均值上升7.6%,为2000年以来的最高值。关键区域生态气候稳步向好,2005年至2020年,西北地区石羊河流域荒漠面积呈减小趋势;沙漠边缘外延速度总体趋缓。
最新地球“诊断报告”怎么看?
专家从气候系统多圈层解析《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
8月4日,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从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和气候变化驱动因子等方面来揭示全球气候变化最新状况,可谓一份地球是否健康的最新“诊断报告”。
这份“诊断报告”怎么看,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解读?本期特邀蓝皮书副主编、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王朋岭博士为这份报告“划重点”——
大气圈
中国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强降水、极端高温事件增多增强
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20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1.2℃,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三个最暖年份之一。亚洲陆地表面平均气温比常年值(本报告使用1981-2010年气候基准期)偏高1.06℃,是20世纪初以来的最暖年份。
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升温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1951-2020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速率为0.26℃/10年。1901年以来的10个最暖年份中,除1998年,其余9个均出现在21世纪。
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变化区域间差异明显。1961-2020年,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5.1毫米。1961-2020年,江南东部、青藏高原中北部、新疆北部和西部降水增加趋势尤为显著。
高温、强降水等极端事件增多增强,中国气候风险水平趋于上升。1961-2020年,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极端低温事件减少,极端高温事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增多;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登陆中国台风的平均强度波动增强。1991-2020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平均值(6.8)较1961-1990年平均值(4.3)增加了58%。
水圈
全球平均海平面加速上升,中国沿海海平面呈波动上升趋势;青海湖水位持续回升
海洋变暖加速,全球平均海平面加速上升。海洋变暖在20世纪90年代后显著加速。1990-2020年,全球海洋热含量增加速率是1958-1989年增暖速率的5.6倍。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从1901-1990年的1.4 毫米/年,增加至1993-2020年的3.3毫米/年。
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毫米/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2020年,为1980年以来的第三高位。
中国地表水资源量年际变化明显,青海湖水位持续回升。20世纪90年代中国地表水资源量以偏多为主,2003-2013年总体偏少,2015年以来地表水资源量转为以偏多为主。2020年,青海湖已达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水位。
冰冻圈
全球山地冰川处于消融退缩状态,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明显,北极海冰范围呈减少趋势
全球山地冰川处于消融退缩状态,1985年以来山地冰川消融加速。2020年,全球参照冰川总体处于物质高亏损状态,平均物质损失量为982毫米水当量。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阿尔泰山区木斯岛冰川和长江源区小冬克玛底冰川均呈加速消融趋势,2020年物质损失强度均低于全球参照冰川平均水平。2020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西支末端分别退缩了7.8米和6.7米。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明显。1981-2020年,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厚19.4厘米。2004-2020年,活动层底部温度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多年冻土退化明显。
本世纪初以来,中国西北积雪区和东北及中北部积雪区平均积雪覆盖率均呈弱的下降趋势;青藏高原积雪区平均积雪覆盖率略有增加,年际振荡明显。2020年,西北积雪区平均积雪覆盖率为近5年最低。
北极海冰范围呈减少趋势。1979-2020年,北极海冰范围呈一致性的下降趋势,3月和9月海冰范围平均每10年分别减少2.6%和13.1%;2020年9月,北极海冰范围为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同期第二低值。
生物圈
中国植被覆盖稳定增加,呈现变绿趋势;中国不同地区代表性植物春季物候期呈提前趋势
2000—2020年,中国年平均归一化差植被指数(NDVI)呈显著的上升趋势;2016—2020年,中国平均NDVI较2000—2019年平均值上升6.0%,为2000年以来植被覆盖状况最好的五年。
中国不同地区代表性植物春季物候期呈提前趋势。1963—2020年,北京站玉兰、沈阳站刺槐、合肥站垂柳、桂林站枫香树和西安站色木槭展叶期始期平均每10年分别提前3.4天、1.4天、2.3天、2.8天和2.7天。2020年,北京站玉兰展叶期始期偏早15天,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早。
关键区域生态气候稳步向好。2005-2020年,西北地区石羊河流域荒漠面积呈减小趋势;沙漠边缘外延速度总体趋缓。2000-2020年,广西石漠化区秋季植被指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区域生态状况趋于好转。
过去30年中国海域的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呈下降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红树林面积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10年以来,南海珊瑚热白化现象不断出现,气候变暖对南海珊瑚礁的影响逐渐凸显。
气候变化驱动因子
全球主要温室气体平均浓度均创新高,中国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
2019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平均浓度分别达到了创纪录的410.5±0.2ppm,1877±2 ppb和332.0±0.1ppb,依次为工业化之前水平的148%、260%和123%;2020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仍在持续上升。
1990年-2019年,中国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CO2浓度逐年稳定上升;2019年,瓦里关站CO2、CH4和N2O的年平均浓度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均浓度大体相当。
中国区域大气本底站气溶胶光学厚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2020年是全球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三个最暖年份之一
1951-2020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26℃
1901年以来的10个最暖年份中,除1998年,其余9个均出现在21世纪
2020年,北京站玉兰展叶期始期偏早15天,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早
2020年,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仍在持续上升
1961-2020年,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
202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为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1980-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4毫米/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2020年,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西支末端分别退缩了7.8米和6.7米
1979-2020年,3月和9月北极海冰范围平均每10年分别减少2.6%和13.1%
2020年,中国西北积雪区平均积雪覆盖率为近5年最低
五、函数变化趋势快慢顺序?
如果既有平移,又有放缩,顺序的不同会导致结果不同
例如,
y=sin(x-π/3)→向左平移 π/3得: y=sinx → 图像横坐标变为原来1/2 得: y=sin2x y=sin(x-π/3)→图像横坐标变为原来1/2 得:
y=sin(2x -π/3)→向左平移 π/3得: y=sin〔2(x +π/3)-π/3〕=sin(2x+π/3)
函数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对称,伸缩和平移都是只相对x,y说的,不清楚概念的话,容易错,我教你个不容易错的办法,就是换, 比如,向左平移3个单位,将函数式中出现的 x 都换成 x+3 向右平移2个单位,将函数式中出现的 x 都换成 x-2 向上平移4个单位,将函数式中出现的 y 都换成 y-4 向下平移5个单位,将函数式中出现的 y 都换成 y+5 将函数式中出现的 x 都换成 3x,则图像横坐标是原来的1/3倍 函数式中出现的 y都换成1/2,则图像纵坐标是原来的2倍
六、环境变化的趋势分为?
1环境发展趋势基本分为:环境威胁.市场机会。
2我国是鼓励创业的,在国家的政策与西方国家,日本等国家对中国的态度,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实体经济衰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崛起,金融体系的开放,房地产的瓶颈等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因素不仅仅塑造了新的行为,而且也提供了不少新的创业机会与挑战。
七、河南气候变化趋势?
根据大气环流特征、赤道太平洋海温状况和天气气候资料分析,对2023年冬、春季气候趋势展望如下:
一、冬、春季气候趋势
1.2022/2023年冬季(12-2月)趋势
降水量:豫西偏多0~2成,其他地区偏少0~2成。
平均气温:豫西和豫北西部偏低0~1℃,其他地区偏高0~1℃。其中,12月我省气温偏高0~1℃,1月除驻马店南部和信阳偏高0~1℃外,其他地区偏低0~1℃,2月除豫西和豫北西部偏低0~1℃外,其他地区偏高0~1℃。
2.2023年春季(3-5月)趋势
降水量:全省偏少0~2成。
平均气温:全省偏高0~1℃。
八、北京人口变化趋势?
北京市的人口变化趋势,规模变化跟国家的总体方针政策是密切一致的,目前,北京的人口结构和数量都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未来,保持合理的人口结构,特别是年龄结构,则是北京人口发展应当注意的关键问题。
区域分布更均衡
蓝皮书中显示,自2017年以来,北京常住人口规模连续出现小幅下降,2021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188.6万人,比上年下降0.57%。其中,户籍人口为1413.5万人,比上年上升0.91%。
与此同时,北京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也同步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是社会总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范围内的人口。根据蓝皮书,2021年,北京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为1612.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3.7%,该比重降幅扩大,不过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5个百分点。
“随着非首都功能产业的疏解,相关的人群、从业人口也会自然而然地从常住人口当中移除。同时,北京户籍人口增加,跟北京近两年的人才引进政策有关,比如应届毕业生落户等等。”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二者之间一升一降,其实也说明北京目前的人口结构和数量都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
因此,常住人口规模的连续下降似乎并非意外之事,相反,北京人口区域分布更趋均衡,城市发展新区经济发展活力也在提升。蓝皮书中指出,2015-2021年,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的人口规模持续下降,但下降幅度趋缓,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人口规模提升,且城市发展新区的人口增长幅度更大。
九、中国沙漠面积变化趋势?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沙化土地面积从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8平方公里,到2019年止年均减少114平方公里。
从当年“风沙逼近北京城”,到绿色屏障不断加固,防沙治沙取得了历史性的转变。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全国沙化面积以每年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到2004年出现缩减以来,连续10年保持净减少,第五次监测期内年均减少达1980平方公里。
十、全球气候变化趋势?
1.大气圈方面,全球变暖趋势进一步持续,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我国不同区域气候变化差异明显,青藏地区暖湿化特征显著;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气候风险水平呈上升趋势。
2.水圈方面,1870-2018年,全球平均海表温度表现为显著升高趋势。2018年成为有现代海洋观测记录以来海洋最暖的年份。1980-2017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呈波动上升趋势,上升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3.冰冻圈方面,1960-2018年,全球参照冰川之一的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经历了两次加速消融过程;1981-2018年,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退化明显,活动层厚度呈明显增加趋势;1979-2018年,北极海冰范围呈一致性的下降趋势。
4.陆地生物圈方面,1963-2018年,我国不同地区代表性树种的展叶期始期均呈显著的提前趋势,北京站玉兰、沈阳站刺槐、合肥站垂柳、桂林站枫香树和西安站色木槭展叶期始期平均每10年分别提前3.3天、1.4天、2.7天、2.4天和2.4天。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