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安全事件分级标准?

140 2024-05-05 17:10 admin

一、安全事件分级标准?

答:安全事件等级划分标准: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

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分级?

以下是我的回答,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分级标准根据危害和影响程度分为四级,即特别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Ⅰ级)、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Ⅱ级)、较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Ⅲ级)和一般食品安全突发事件(Ⅳ级)。具体来说,Ⅰ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包括受污染食品流入2个以上省份或国(境)外,造成特别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或经评估认为事件危害特别严重的;1起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出现30人以上死亡的;涉及多个省份或国(境)外,已经或可能造成严重危害或严重不良影响,经评估认为应当在国家层面采取应急措施应对的食品安全舆情事件;国务院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级别食品安全突发事件。Ⅱ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包括受污染食品流入2个以上市(州),造成或经评估认为可能造成对社会公众健康产生严重损害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在我国首次出现的新的污染物引起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造成严重健康损害后果,并有扩散趋势的;1起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涉及人数在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人以上死亡的。Ⅲ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包括受污染食品流入1个市(州)且未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发生在1个市(州)首次出现新的污染物引起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但未造成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Ⅳ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包括受污染食品流入1个县(市、区、旗),但未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发生在1个县(市、区、旗)首次出现新的污染物引起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但未造成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预案》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发生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分别由国务院、省级、市级、县级人民政府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组织开展应急处置,采取响应措施,减轻事件危害,控制事态蔓延。

三、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如何分级?

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分为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备设施故障、灾害性事件和其他网络安全事件等7个基本分类,每个基本分类分别包括若干个子类。

根据信息安全事件的分级考虑要素,将信息安全事件划分为四个级别:特别重大事件、重大事件、较大事件和一般事件。 同样地,根据网络安全事件的分级考虑要素,将网络安全事件划分为4个级别:特别重大事件、重大事件、较大事件和一般事件。

四、信息安全事件分类?

信息安全事件主要分为信息破坏事件与信息内容安全事件两类。信息安全事件是指由于人为原因、软硬件缺陷或故障、自然灾害等情况对网络和信息系统或者其中的数据造成危害,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

五、网络安全事件根据什么因素分级?

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由两个定级要素决定: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时所侵害的客体和对客体造成侵害的程度。

1,受侵害的客体:

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时所侵害的客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二是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三是国家安全。

2,对客体的侵害程度:

对客体的侵害程度由客观方面的不同外在表现综合决定。由于对客体的侵害是通过对等级保护对象的破坏实现的,因此,对客体的侵害外在表现为对等级保护对象的破坏,通过危害方式、危害后果和危害程度加以描述。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对客体造成侵害的程度有三种:一是造成一般损害;二是造成严重损害;三是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六、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及内容?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七、信息安全事件经典案例?

一起经典的信息安全事件是2017年的“惠普打印机漏洞”事件。黑客通过利用惠普打印机的安全漏洞,成功入侵了数千台打印机,将恶意代码注入打印任务中,导致打印机被远程控制,甚至用于发起DDoS攻击。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提醒了企业和个人对于设备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促使了惠普等厂商加强了设备的安全性能。

八、生物安全应急体系及应急事件分级?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我校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处置能力,最大程度的预防和减少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指病原微生物感染性材料在实验室操作、运送、储存等活动中,因违反操作规程或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意外丢失等造成人员感染或暴露、感染性材料向实验室外扩散的事件。第二章 处置原则

第三条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原则为:

1.以人为本,以防为主。

2.统一指挥,分级管理。

3.各负其责,协同作战。

4.主动监测,反应迅速。

5.依法处理,措施果断。

6.降低影响,减少损失。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四条 学校成立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 长:分管校领导;

副组长:学校办公室、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保卫处、相关学院主要负责人;

成 员:学校办公室、宣传部、人力资源部、学生处、研究生院、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公共事务管理处、保卫处、工会、团委、医院、后勤集团负责人及相关学院分管院领导。

第五条 相关学院成立相应的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小组。

组 长:院长、书记;

常务副组长:分管实验副院长、分管安全副院长;

副组长:学院领导班子其他成员;

成 员:实验室主任、办公室主任、实验秘书。

第六条 学校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负责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事件处置预案和人员培训、应急演练、检查督导方案;

2.应急事件突发时,负责启动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事件预案并指挥、协调应急事件的处置。

第七条 学院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小组主要职责:

1.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工作小组全体成员会议,安排落实各项工作,定期检查监督各实验室生物安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突发事件发生时,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实施全面的应急工作。

第四章 生物安全事件分级

第八条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划分为三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和Ⅲ级(一般)。

第九条 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Ⅰ级),主要包括:

1.实验室工作人员被确诊为所从事的一类病原微生物感染(按照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分类,下同),或出现有关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诊断为所从事的一类病原微生物疑似感染。

2.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为所从事的二类病原微生物感染,或出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所从事的二类病原微生物疑似感染,并造成传播或有进一步扩散的可能。

3.实验室保存的一类、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丢失。

4.上级卫生管理部门认定的其它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第十条较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Ⅱ级),主要包括:

1.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为所从事的二类病原微生物感染,或出现有关的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所从事的二类病原微生物疑似感染。

2.实验室发生一类、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泄漏,并有可能进一步扩散或造成其它人员感染。

3.上级卫生管理部门认定的其它较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第十一条 一般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Ⅲ级),主要包括:

1.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为所从事的三类、四类病原微生物感染,或出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所从事的三类、四类病原微生物疑似感染,并造成传播或有进一步扩散的可能。

2.实验室发生第三类、第四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意外丢失,并有可能进一步向外扩散或造成其它人员感染。

3.上级卫生管理部门认定的其它一般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第五章 报 告

第十二条 实验室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在运输、储存中被盗、被抢、丢失、泄漏的,应及时向学院工作小组和学校领导小组报告。

第十三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与本实验室从事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有关的感染临床症状或者体征时,实验室负责人应当向学院工作小组和学校领导小组报告。

第十四条 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时,实验室工作人员要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防止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扩散,并同时向学院工作小组和学校领导小组报告。

第六章 应急控制措施

第十五条出现重大及较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I级、Ⅱ级),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发生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学校领导小组负责现场及一切处置工作的指挥、调度。

1.学院工作小组应做好以下工作:

(1)立即关闭事件发生的实验室;

(2)对周围环境进行隔离、封控,并组织专业消毒人员消毒现场;

(3)核实并提供在相应潜伏期时间段内进入实验室人员及密切接触人员名单;

(4)配合学校领导小组做好感染者救治及现场调查和处置工作,提供实验室布局、设施、设备、实验人员等情况。

2.学校领导小组应做好以下工作:

(1)立即上报学校应急管理部门和上级卫生管理部门,组织应急人员和生物安全专家组成现场处置组,赶赴现场,控制事件发展;

(2)封控现场,了解核实事件信息,进行现场采样、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丢失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种类、规格及数量、包装等信息,初步认定事件等级;

(3)协助公安部门追踪丢失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去向;

(4)组织现场自救,对现场采取必要消毒措施,对感染人员及疑似感染人员进行隔离、救治,对在相应潜伏期时间段内进入实验室人员及密切接触人员进行隔离。

第十六条 出现一般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Ⅲ级)

1.学院工作小组应做好以下工作:

(1)被感染人员就地隔离,尽快送往定点医院;

(2)立即关闭事件发生实验室,对周围环境进行隔离、封控;

(3)对在事件发生时间段内进入实验室人员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进行相关疫苗的预防接种;

(4)配合学校领导小组做好感染者救治及现场调查和处置工作。

2.学校领导小组应做好以下工作:

(1)立即上报学校应急管理部门和上级卫生管理部门;对现场采取必要封闭、消毒措施。

(2)做好感染人员治疗工作,对在相应潜伏期时间段内进入实验室人员及密切接触人员进行医学观察和追踪;

(3)组织应急人员组成现场处置组,赶赴现场进行现场采样、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丢失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种类、规格及数量、包装等信息,追踪丢失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去向,

(4)根据事件涉及的病原微生物组织相应专家组,对事故发生原因以及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指导和评估意见。

第十七条 应急处置报警电话

1.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82286687

2.保卫处:82291110、82282119

3.校医院:82283120

4.金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与体制改革处:82469892

第七章 应急处置终止

第十八条 重大实验室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同时符合以下条件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终止响应:

1.受污染区域得到有效消毒;

2.生物安全事件造成的感染者已妥善治疗、安置;

3.在最长的潜伏期内未出现新的病人;

4.明确丢失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得到控制;

5.经生物安全专家组评估确认后应急处置工作结束。

第八章 生物安全事件综合评估

第十九条 根据生物安全事件报告的具体情况,确定评估主体;学校领导小组和学院工作小组联合生物安全专家进行危害评估。

1.生物安全事件原因调查。对生物安全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应急处理情况、接触人员的感染情况、引起疾病流行的可能性等进行调查。

2.标本、样品采集和检验。对污染的物品、区域、接触人员和可疑感染的生物进行采样和检测,以评估确定事件的性质和危害。

3.生物安全事件危害范围评估。根据引发生物安全事件的病原微生物具体种类、接触人员和泄露范围,评估确定生物安全事件危害范围。现场调查和取证人员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实施过程中如有与国家、省、市应急救援预案相抵触之处,以国家、省、市应急救援预案的条款为准。

第二十一条 本预案由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负责解释。

九、信息安全事件调查 原则?

安全事件调查的过程中,应遵守以下原则:

1.快速报告原则:所有事故都应立即报告,先报告后处理,对于级别不清晰的事故,按照高级别报告;

2·快速处理原则:所有事故在报告后,决策应优先恢复业务,把对业务的干扰降低到最低,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后续进行;

3.追本溯源原则:所有事故在得到初步处理后,必须组织人员对事故的追本溯源,找出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

4.完整记录原则:所有事故都应完整记录以备后续处理,记录可以在突发事故处理结束后补登。

十、信息安全事件有哪几类?

信息安全事件分类:

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备设施故障、灾难性事件和其他信息安全事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网站地图 (共30个专题196607篇文章)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