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申论 慈善范文
慈善之美,善行润心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事业一直在我国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金融作家曾铮曾提到:“慈善给予,其实是心的给予。一颗感恩之心带来的不仅是卑微的感动,更是心灵深处的一种境界。”慈善不仅仅是捐助行为,更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与拯救,它超越了金钱的物质层面,展现出一种人性的光辉。
慈善价值的体现
慈善不仅关乎个体,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当今社会,贫困、疾病等社会问题依然存在,而慈善行为的开展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特殊的途径。慈善的核心在于关爱与帮助他人,通过捐助资金、物资、技术等形式来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
慈善榜样的传播
慈善范文的传播与弘扬对于社会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宣传慈善事迹,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和爱的力量,可以激励更多人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形成良好的慈善氛围。一篇篇感人的慈善故事如同一盏灯塔,照亮着前行的路,让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更多地体验到温情与担当。
慈善的未来展望
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和挑战,慈善事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通过建立公益机构、推动志愿服务、加强公益法规等途径,慈善事业才能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希望未来,更多的人能够关注慈善事业,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公正、文明的社会。
结语
慈善范文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它凝聚着人们的爱心和温暖,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每一个参与慈善活动的人都是一位生命的使者,他们的付出和奉献将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的行列中来,共同传播爱与希望,让世界充满光明与阳光。
二、申论范文 慈善
申论范文:如何评价慈善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慈善活动在我们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慈善不仅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帮助,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在这篇申论范文中,我们将探讨慈善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思考如何评价其影响力。
慈善活动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首先,慈善活动可以帮助社会中最弱势群体得到帮助和支持。在现代社会,贫困、疾病、自然灾害等问题仍然困扰着许多人。慈善机构和组织的出现为这些人提供了希望和帮助,使他们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支持。
其次,慈善活动可以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通过慈善捐助和援助活动,社会中财富和资源的分配更加均衡,让更多的人能够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有助于减少贫富差距,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公平和包容的方向发展。
另外,慈善活动还可以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道德提升。通过参与慈善活动,人们将关注力从个人利益转向更大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这种社会公益意识的增强,有助于培养社会成员的团结和道德意识,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如何评价慈善活动的效果
要评价慈善活动的效果,首先需要关注其影响力和实际效果。慈善捐助是否真正能够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群,是否能够解决社会存在的问题,都是评价一个慈善活动的重要标准。
其次,需要考虑慈善活动的透明度和合规性。慈善机构应当公开募捐和使用资金的情况,确保善款被用于公益事业,防止出现腐败和滥用善款的情况。
此外,评价慈善活动还需要考虑其可持续性和长期效果。一个成功的慈善项目不应只是短期的救援行动,更应该能够带动社会的长期发展和改善,为社会留下可持续的影响力。
结语
总的来说,慈善活动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积极影响不可忽视。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慈善活动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和规范。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慈善活动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三、申论慈善范文
在当今社会,慈善事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很多人都愿意积极参与慈善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申论慈善范文则是在相关考试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个话题,通过阐述慈善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案例来展示考生的综合素质和独立见解。
慈善的意义
慈善不仅仅是给予帮助和捐赠,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价值观的体现。通过慈善活动,我们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群,弘扬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慈善不分国界,不分种族,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慈善的受益者,也都有责任去关注和支持慈善事业。
慈善活动的种类
慈善活动的种类多种多样,既有捐款捐物的形式,也有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的形式。无论是资金支持、物资捐赠还是时间奉献,都可以被视为慈善行为。此外,慈善活动还包括对环境保护、教育支持和社区建设等方面的努力,从而全方位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慈善案例分析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慈善案例,看看慈善是如何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的。
案例:某基金会捐助贫困地区学校- 背景:某基金会看到贫困地区学校的困境,决定捐助一定金额的款项用于改善学校的师生条件。
- 影响:这笔款项的捐助不仅改善了学校的设施条件,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使得学校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改善。
- 启示: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慈善并不仅仅是给予帮助,更是为了让受助者变得更加强大和自信,以持续推动社会的发展。
如何写好慈善申论范文
写好慈善申论范文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和逻辑思维。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 明确主题:在写慈善申论范文时,要明确主题,不要跑题。
- 结构清晰:文章结构要清晰,逻辑严谨,层次分明。
- 举例说明:在论述时,可以适当举例加以说明,以提高文章的说服力。
- 主题突出:主题要突出,重点突出,不要在次要问题上浪费过多篇幅。
- 语言优美:写作语言要简洁明了,优美流畅,不要出现错别字和语病。
结语
慈善申论范文是一个考察考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题目,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和案例分析,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慈善这一重要话题。在未来的道路上,让我们一起积极参与慈善活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申论范文慈善
申论范文慈善:社会责任与影响力的探讨
慈善作为社会中一种重要的力量,早已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慈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善举,更是整个社会共同责任的体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慈善行为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群,更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慈善活动的影响力在于它能够引导更多人关注公益事业,在于它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最善良的一面。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可以从它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程度来反映。因此,慈善行为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上的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的表现。当一个国家的公民意识到了慈善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其中时,整个社会的向善之风也会日益强大。
慈善行为的种类与形式
慈善行为的种类繁多,涵盖了教育、医疗、扶贫、环保等各个领域。无论是捐款捐物,还是志愿者服务,都是慈善的一种表现形式。而现代社会还催生出了更多慈善的新形式,比如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募捐、利用大数据分析找到最需要帮助的对象等等。
在慈善行为中,更加重要的是其持久性和可持续性。不能只是一时的行善之举,而应该是一种长期的参与和承诺。只有这样,慈善行为才能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社会价值,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慈善行为背后的社会责任
慈善行为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社会责任感。一方面,作为个体,我们应当关心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尽自己微薄之力回馈社会。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政府、企业也应当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为整个社会创造更多的公益价值。
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人们对慈善行为的认知度还不够,募捐透明度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慈善行为的本质,加强慈善组织的管理与监督,使慈善行为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结语
总的来说,申论范文慈善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话题,涉及到社会责任、道德伦理等多个层面。通过对慈善行为的积极探讨与倡导,我们可以让更多人认识到慈善的重要性,激发社会的爱心与正能量,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五、慈善 申论范文
慈善是一种伟大的行为,通过捐助财产或提供帮助来帮助那些处于困境的人们。在一个社会中,慈善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改善受助者的生活,还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慈善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各种慈善活动中。
慈善的意义
慈善的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慈善是一种道德的表现,代表了人们对他人的关心和爱心。在一个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关心那些处于困境的人们,慈善行为为我们提供了表达这种关心的途径。其次,慈善是一种社会责任,每个人都应该为改善社会做出贡献。通过慈善行为,我们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让他们重新燃起希望,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
慈善的方式
慈善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能力选择适合的方式。一种常见的方式是捐款。现在有很多慈善机构和组织可以接受捐款,我们可以选择一家可靠的机构,并根据自己的意愿捐款。另一种方式是参与志愿者活动。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我们可以亲自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与他们面对面的接触,亲身感受到他们的需求。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购买公益产品、参加公益活动等方式来进行慈善。
慈善的重要性
慈善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慈善可以改善受助者的生活。当我们帮助那些处于困境的人们时,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其次,慈善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一个充满爱心和关爱的社会,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社会资源的分配更加公平,社会秩序更加稳定。最后,慈善可以带来心灵的平静和满足感。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善举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时,我们会感受到一种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慈善的申论范文
慈善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受助者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慈善的重要性,并参与到各种慈善活动中。
首先,慈善行为可以帮助那些生活困境的人们。在我们的社会中,有很多人处于贫困、疾病、残疾等困境之中,他们急需我们的帮助和关爱。通过慈善行为,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让他们重新找到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其次,慈善行为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一个充满爱心和关爱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社会上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也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通过慈善行为,我们可以传递正能量,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慈善行为可以带来个人的成长与满足。通过参与慈善活动,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爱心和关爱之情,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同时,慈善行为也会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内心的满足和幸福,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的善举对他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而言之,慈善是一种伟大的行为,它可以改善受助者的生活,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并带来个人的成长和满足感。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慈善,积极参与到慈善活动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慈善申论范文
慈善申论范文:深入分析慈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慈善事业在我国也逐渐兴起并得到了广泛关注。慈善申论成为了高校考试和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题目,要求考生对慈善行为及其影响有较深入的认识。本文将就慈善申论范文展开探讨,深入分析慈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慈善行为促进社会和谐
慈善行为是一种展现社会责任感和爱心的行为,通过捐助贫困家庭、捐资助学等方式,帮助更多的人走出困境,融入社会。慈善行为的存在,不仅给受助者带来希望与温暖,更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由此可见,慈善行为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慈善行为促进公益事业发展
在当下社会,各种公益组织和项目层出不穷,而这些公益事业往往需要资金的支持。慈善行为的开展,为公益事业提供了坚实的财务保障,推动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慈善行为也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公益事业,促进公益理念的普及和传播。
慈善行为激励更多人参与社会公益
慈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社会公益行为,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影响和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活动中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参与慈善行为不仅能够帮助他人,更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传递正能量。因此,慈善行为的开展不仅带动了公益事业的发展,更激励着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来。
慈善行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慈善行为不仅仅是资金或物质上的捐助,更体现了一种文明和道德的高度。在慈善行为的引领下,社会的文明风气得以提升,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互助意识得到加强。这种积极的社会氛围将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建设更加和谐、富裕的社会环境。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慈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而深远的。作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我们应当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到各种慈善活动中来,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在广大公民的共同努力下,慈善事业将发展得更加完善,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公平的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七、如何对待互联网公益慈善?
互联网公益慈善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领域,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其中。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和关注公益慈善项目,捐款或者义务参与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其次,我们应该对于这些组织的资金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督,确保捐款得到合理利用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最后,我们还可以自发组织公益慈善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为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营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八、中国互联网慈善公益基金会做过哪些慈善?
会做抗震救灾。助学,医疗救助。
九、如何看待“互联网+慈善”的现状?
作者|蓝字
原创首发|蓝字计划
这几个月,在后海站换乘的深圳人几乎都留意到了那些椅子。
温润的原木色,被一片白色矮墙半包围着,椅子尽头还挂了一部电话。路过的人们可以随时在椅子上坐下,拨通电话,和那头等候的陌生人聊聊自己生活中的烦恼、焦虑,甚至无法和熟人启齿的秘密。
| 这些长椅和电话来自“微光计划”,一个关注抑郁症患者的公益项目
往西北120公里到广州,一群程序员正在将考察队带回来的1000多张野生白海豚的照片录入库中,再上传到一个名为iDOLPHIN小程序中。之后,如果有使用者在野外看到白海豚,使用小程序拍下它的背鳍,1.8秒内就可以匹配出这是哪一只白海豚,并弹出相应的“生命故事”。
再向北,一位美团的外送员刚刚将一份由生物降解包装袋打包的午餐交到用户手上。等对方用完餐,餐盒将被统一回收,经过回收、清洁、熔融造粒、改性造粒、熔炼注塑、性能检测等多个环节,最终成为一辆摩拜单车的挡泥板。
在此时此刻,还有无数类似的公益行动正在进行。而我们只需要打开手机,点进任意一个公益平台,就能看到他们在做什么,接下来预备怎么做。做出判断后,再根据指引按下确认键,我们便能将手边的五元钱、几千克能量、一张照片、几件旧衣……转换为物资递送到有需要的地方。
| 给盲人用的计算机,可以把传统的图片变成可以触摸的图形
大多数时候,这些物资又将勾连到更多产业,形成新的供需链,甚至以此赚钱,比如一棵梭梭树的树苗,一瓶衣物消毒剂,或者一项新的技术需求……从而渗透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态关系里。
这些蔓延到社会每个枝节的变化,是从何而来的?又将走到哪里?
5月20日,在线上举行的2022年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给出了答案。这一次,这场中国公益行业规模最大、参与度最高,堪称“公益行业年会”的峰会,将主题定义为“数字有新益”。试图探讨数字化时代公益事业如何创造可持续社会价值。
最震撼人心的,是峰会展示的一组数据:2021 年,通过互联网募集的总善款已经接近100亿元,比五年前增长了4倍。不止于捐款,越来越多的公众也在通过其他行动来助力公益,过去三年来,每年都有超过100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互联网慈善。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创新方案,亦正在被广泛地应用在公益问题解决里。
100亿元、4倍、100亿人次,当下,被数字化改造公益行业,就像一个互联交织并且可以无限循环共生的“克莱因瓶”。这个行业,早已被技术渗透与革命,尤其是当它成为了风口、成为了产业,甚至开始讨论每年营收几十亿几百亿的时候。
中国公益的世界,早已变了模样。
三场地震
很少有人知道,中国的公益行业,其实是被三场地震“震”出来的。
2008年5月13日,徐永光正准备飞往井冈山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圣火传递仪式。
他是希望工程的创建之一,中华慈善总会的副会长,2007年又受邀担任了全国性非公募基金、南都公益基金会的副理事长,同一年,被联想提名为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
但那天早上,从7点开始一直到登机前,徐永光的电话就没熄过屏。其中好几通都是打给南都基金会的,除了安排配合救灾,他还要求基金会在官网最显眼的地方打上一排大字:“关注四川、汶川地震灾情,支持民间组织救灾行动。”
徐永光有一种直觉:民间公益力量,包括草根公益组织,一定要进入这次抗震救灾,如果不参与这个行业根本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于是,当天晚上8点,南都基金会联合57家民间组织发布了一份策划声明,承诺将“全力以赴组织力量,各尽所能,出资出力协助政府和灾区抗震救灾”。第二天,又有50多家机构陆陆续续加入进来。
| 汶川地震中的民间救援组织帮助转运伤员
南都基金会先给他们批了1000万,但这点钱对当时参与救援的大量民间组织来说,不过杯水车薪。徐永光又去找了中国红十字会。
一个月后,红十字会发布新闻,宣布拿出2000万元,面向国内民间公益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公开招标“5·12灾后重建项目”。这是中国公益历史上,第一次有公募基金会公开招标支持草根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非政府组织)。
后来有人把2008年称作中国公益行业的元年,除了那年的慈善捐赠金额首次破了千亿元,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数目庞大却关注度不高的民间公益组织通过汶川救灾开始浮出水面。
这并不是件容易事。过去,中国的公益行动几乎由政府全权包揽。每逢大灾捐赠,信息栏里永远只有三个账号:民政部一个,红十字会一个,慈善总会一个。没有民间组织,甚至有政府背景的基金会都没有。
比如2003年的非典,民政部就明确发布过公告,要求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一律不得接受社会捐赠,已接受的捐赠款物也必须移交给民政部或卫生部。直到2004年,新版《基金会管理条例》确立了非公募基金会的地位,这一状况才有所松动。
而汶川地震灾情迅疾且严重,在官方渠道调动资源的时间差里,大量基金会作为补足第一时间发起了募捐活动,后来民政部对于这一批宗旨和业务范围中包含有救灾减灾以及相关内容的基金会的募捐活动,都予以了事后认可。
尽管当时,民间组织的定位只是“政府主导下的拾漏补遗”,但300来万名志愿者在救灾过程中发挥的力量显然不容小觑。地震发生的26天后,国务院颁发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文件,在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工作方面,第一次确定了“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方案。
用当时亲身参与了救灾的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的话说:“慈善回归民间的趋势才是慈善事业发展正确的方向。”
路子是看清楚了,但真正走起来,该磕绊的还是磕绊。首当其冲的就是善款透明度的问题。灾后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官方部门,还是民间公益组织,都遭到对善款去向的质疑。
| 汶川地震发生后,香港红十字成立了数据签发中心,对每一位捐赠100港币以上的捐款人出具收据
其实并不是公益组织不想公开透明,而是在当时,公开透明缺乏一系列程序和技术保障。大灾中,几乎所有国人都笼罩在同舟共济的话语体系里,大街上、社区里,随处可见红色的箱子,募捐的没说自己从哪来,捐款的也没问钱要往哪里去。等到事后清算起来,就成了一笔糊涂账。
于是到2010年的玉树地震,起初公募基金会们沿袭了汶川时的做法,民政部也批准了15家民间组织参与救灾。但没过多久,上面话锋突然一转,以保障捐赠资金的合理配置和规范使用的名义,下令除红会和慈善总会外的13家全国性公募基金会把统一同意“汇缴”给青海省人民政府。
最后靠基金会们的据理力争,统一“汇缴”才作罢,很多年后,徐永光在一次演讲里还心有余悸:如果这事真办成了,中国公益行业的倒退将难以挽回。
另一个困难来自于民间组织自身。由于信息沟通不畅,相互之间也缺乏合作,很多志愿者到了一线以后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在当时没有、也很难有一个机构能够统一指挥大量来自民间的人力和物资。在一些极端情况下,缺乏组织的民间力量有时甚至会干扰政府的有效救援。
这种尴尬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了五年后的另一场发生在雅安的地震期间。
那时民间的热情依然很足,震后仅三个小时,就有上百支救援队伍自发出动。雅安地震的破坏力远小于汶川,48小时后,搜救工作就已经进入尾声,但由于通信不便,灾情信息没能及时扩散,依然有源源不断的志愿者赶来,一窝蜂地堵在了灾区的各个国道和省道上。据说当时整个芦山县城里,救援人员的数量可能受灾者还多。
这一系列乌龙事件也让民间开始反思:我们的爱心,究竟送到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手里吗?以及所有事情是只要有善心、有善款就能完成的吗?
现在回看,这些问题,可以归因到“技术跟不上”。
公益技术的革命
2021年7月20日,汶川地震13年后,距离阿坝1200余公里的郑州城,灾情同样来得迅猛。但这一次的救援故事,已和13年前截然不同。
7月20日凌晨起,河南气象官微连发了七条暴雨预警,紧接着,求助信息开始出现在与暴雨相关的热搜底下。接近午时时,已经有1500多条求助信息通过微博发出。下午五点,微博开通#河南暴雨互助#通道,并将其置顶于热搜榜的最上方,受困人员的地址、人数、现状等系列信息都清晰地列在话题里。
同一时间,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问答社区,知乎开始推送求生指南和救灾经验分享,“中国消防”“新华社”等官方账号在话题里对情况进行介绍。
再晚一点,一则汇集了微博、朋友圈、知乎等各个平台上救援信息的腾讯云文档在网上传播开来,利用其可以实时更新、共享的特性,无数不在现场的人们也得以出一份力,将了解到的求助信息核实后填写入文档里。到第二天早上,文档已经更新了170余版,收集了600多条求助信息。
| 洪灾里高频更新的腾讯文档
高德地图也在21日凌晨紧急上线了互助通道;美团、京东紧急调配了位于郑州的仓储物资;腾讯新闻接入了“较真”平台,对信息进行实时辨别与辟谣;菜鸟开通了绿色物流通道……
交互实时、救援互联,数字化后的公益行业在这一场救援中将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对数字化公益做过一个简单的概念界定:
公益组织和相关方,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工具,创新公益服务模式,提升公益组织的运营效率,重塑公益事业价值链和协作网络,以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
这里面包含了至少两重涵义:一方面数字化可以助力传统公益服务的模式创新和体验升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传统公益组织自身的运营效能和信任度。
过往十几年围绕在公益行业身上的透明度争议与服务效率低的两大主要矛盾在数字化渠道里迎刃而解。
沿着基础设施往上,数字化的优势也在层层叠叠地铺陈开。
过去,公益组织或者人士,在从事公益事业时,更多依靠人力与物力堆叠。但受制于有限的人手、拮据的资金和局促的资源,不仅人效不高、影响力不足,在面对公益需求量激增等状况时,往往更会显得力不从心。
但是有了数字化等新技术,过去完全靠人力从事的大量体力劳动,就能被机器所代替,大量无法计算的数据,通过机器和算法就能完成,不仅仅大大地解放了人力,而且以指数级的形式提高的公益事业的效能。
比如2020年9月落地的深圳市养老护理院的“隐形护理员”智慧养老监护系统。其负载的安全监测、安全防护和健康监测的功能,可以实时监测到老年人在护理院内的行为活动,一旦发生意外情况便能迅即地发出警报,既保障了老年人的安全,也在最大可能的范围内解放了护理员的工作压力。
| 护理老人的也是老人是当下养老院的普遍窘境
公益人士一直关注的平权问题也在数字化的加持下打开了新的口子。在过去,公益行业的生态一直是倒金字塔的结构,大机构,特别是有政府背景的基金会、慈善总会吸纳了大部分资源。没有政府或者商业背景的公益组织,往往都会面临资金、环境、政策等一系列困难。
这些公益组织无法有效获得社会资源,就难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2014年,一家权威机构发布了《公益行业人才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公益从业者的平均月薪不足4000元,远低于当地的企业与政府部门。
而去中心的数字化技术介入之后,传统的“定向传播-定向募捐-定向救助”的单链条被打破,个人、中小组织参与公益的成本也大大降低。
有了更广泛的募捐来源,各个项目也能往更精细、更多元的方向发展。比如在5月20日即将召开的新一届互联网公益峰会里,云展馆里陈列出来的项目就包含了文物保护、留守儿童关注、抑郁症、乡村教育、养老、环保、助农等多个方面。
数字化的语境里,公益行业正在日渐呈现出不分时空、多参与主体、多项目、多形式的新特点。
公益能不能谈钱
2017年初,公益圈爆发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起因是那一年8月,徐永光出版了一本名为《公益向右,商业向左》的新书,书里头集中阐述了他一贯以来的观点:公益商业化。
徐永光认为中国的民间公益组织长期处于低效能状态,建议引入市场化手段改革整个公益行业。他提到一个的案例:山西武乡县岭头村作为一个贫困山村,在2016年开设了50多家微店,两个月农产品销售额就突破了50万元。
“我们要如何分清楚这些是商业里面的公益,还是公益里面的商业?有无必要把它们的界限划得那么清楚?”
一石激起千层浪。9月,和徐永光有过二十余年交情的另一位公益界大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康晓光发表了一篇《驳“永光”谬论》,说公益商业化是否认人的利他性,颠覆了公益的本质。
如今,公益是否应该市场化依然是一个被广泛争论的话题,但公益走向产业化却已经成了行业共识。
摈弃掉过去不求回报的道德绑架,产业化后的公益行业具有自我造血能力,有盈利需求并且能创造就业,同时兼具了商业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数字化的参与,正在将公益产业的链条不断延伸,将集群不断扩大。
| 公益产业的运营模式
比如这一次云展馆里的阿拉善SEE公益机构的经典项目“一亿颗梭梭树”。
梭梭树是防风固沙的最好植被,过去几十年却遭到大量砍伐,当地农民用它来生柴火。“一亿棵梭梭”项目想做的就是用十年的时间(2014—2023年)在阿拉善关键生态区种植一亿棵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恢复13.33万公顷荒漠植被,从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遏制荒漠化蔓延趋势。
起初,梭梭树项目采用的也是传统公益的模式,筹款造林,但由于项目知名度低、影响力小、资金募集渠道不畅、捐赠人参与度较低等一系列问题频频出现卡顿,项目持续造血能力严重不足。
直到2016年8月,支付宝上线蚂蚁森林后,SEE和支付宝达成合作,每当用户做出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煤、网络购票等低碳行为时,蚂蚁森林就会结出一颗能量球,当用户积攒到17.9kg能量——一颗梭梭树一生平均能够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时,SEE就会在阿拉善种下一棵真正的梭梭树。
在自身的项目管理上,SEE也引用了数字化技术,依靠算法架构,对每一棵树苗进行了系统化的信息分类,捐赠人和公众随时都可以对项目情况进行可视化了解。
| 一亿颗梭梭树项目
截至2021年底,“一亿棵梭梭”项目已经累计在阿拉善关键生态区种植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超过7510万棵。
不止于环保,随着种植计划的深入,围绕着梭梭树的更多产业链也依次展开。首先是SEE在推广梭梭林种植时,还会在梭梭根部嫁接肉苁蓉,长成后再将肉苁蓉卖给企业,给农民带来增收。
与此同时,SEE还会定期邀请志愿者来到沙漠里进行种植体验,实地科普沙漠化治理的同时,也带动了阿拉善的旅游业。据《工人日报》,2019年十一黄金周,人口只有25万的阿拉善盟仅前五天就引来了40万辆越野车,人数高达120万人次。越来越多的目光往这片沙漠投来关注,2021年底,全程在阿拉善取景的环保青春片《梭梭草》在全国上映……
2018年,王振耀在接受《公益时报》的采访时提出了一个观察:公益行业对社会的慈善热情,最多消化了20%。那一年,中国内地的慈善捐赠总额数为1439.15亿元,其中只有31.7亿元来自互联网平台。但到了2021年,在总筹款数额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互联网募捐额却增长至近100亿。
就像那些每分每秒都在滚动刷新的、互联网公益平台项目下的“1元”“5元”“10元”的捐赠记录一样,公益早已融入了每个人的日常。百力荟萃之下,安全网愈织愈密,更多摇摇欲坠的生活、岌岌可危的生命和风沙湮灭的文化正在被托起。
随着数字技术的介入,以及社会资源的重构,这部社会的公益史,更像是人类文明史。
十、有哪些和慈善有关的互联网项目?
这个问题不好答哦。主要是对“互联网项目”的界定有些纠结。试答一下,抛砖引玉哈:
1、一些国外的项目,互联网是这些项目实现慈善目标的关键工具/环节。
1)较大名鼎鼎的
Charity Navigator。美国的,2001年成立。简单来说是对美国的7000家慈善组织进行第三方评估,力求客观、公正、量化,为想捐钱的个人和组织提供决策依据。目前能找到的最新的年报是2012年的:
http://www.charitynavigator.org/__asset__/_etc_/2012_CN_Annual_Report.pdf2)大名鼎鼎的
Kiva - Loans that change lives。base在美国,2005年正式注册成立NPO。Kiva通过P2P(个人对个人)的模式,让用户可以给全世界范围内他们能找到的贫困人群提供$25起的贷款。Kiva之所以在国内知名度较高,可能跟创始人之一Jessica Jackley做过的TED演讲有关:
Jessica Jackley: Poverty, money -- and love3)最近小火的watsi:
Watsi | Fund medical treatments for people around the world。注册在美国,2012年成立。Watsi首先是一个捐款平台;其次有众筹性质,每笔捐款最低是5美元;第三是它聚焦于医疗费用(medical care)的捐赠,接受捐赠的标准主要包括高成功率(比如不能是成功率低的手术)、总额不高于1500美元、受赠方自身无力负担(详见他们的FAQ:
Watsi |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为啥说“最近小火”呢?有两个事情。第一,Watsi是Y Combinator投资的第一个非盈利组织,据说Paul Graham认为watsi有“革命性”的潜力(
Y Combinator Backs Its First Non-Profit, Watsi; Paul Graham Says He’s “Never Been So Excited” To Invest)。第二,腾讯最近(看新闻稿是4月2日)宣布与watsi合作,将其引入中国(
Watsi专题页面);watsi的官方网站上,Tencent也列在捐赠者名单中。但个人看watsi觉得最牛的地方是其透明度——"Watsi is an open book“,通过谷歌文档公开所有与财务透明相关的信息(体力好的请翻墙看他们的透明度文档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pub?key=0Ah3wJ9CRQzyHdDZSaEF1X1JsRm1yZ251d0RQZ0VmRGc&output=html)。
国外的项目先说到这里。以上是尽可能客观的陈述部分,接下来进入简(tu)评(cao)环节——
欧美国家的慈善大业中,本国的社会问题基本上可由本地的社区/NGO解决,对互联网需求并不高,因此“互联网化”的大多是国际化的慈善项目,比如跑到亚非拉国家捐物捐钱捐人等等,互联网大多时候是展示平台。以上三个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项目吧,如我前文所说,“互联网是这些项目实现慈善目标的关键工具/环节”。
所有看上去很科学专业且严谨的慈善项目,尤其是引入了互联网啊高科技啊的项目,都需要先还原到生活里,可叹在需要慈善公益项目的地方,生活一般都不是“科学专业且严谨”的。比如watsi,其实我对它的模式可行性一直有些小怀疑,它通过与贫穷地区当地的NGO合作来开展项目,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发展中国家通过一个当地组织给一个当地穷人付1500美元医药费”这件事,可以有多少流程、有多复杂、可以多腐败;且watsi成立时间还短,项目流程成熟需要时间……谨慎围观中。
公益慈善很难做,所以质疑和吐槽很容易;但不能因为”难“就全盘否定。希望这些来之不易的创新都能做成:)
2、国内已有类似Charity Navigator和Kiva的公益项目了。基金会中心网(
http://www.foundationcenter.org.cn/)就可以看作Charity Navigator的中国版,2010年上线,使命是建立基金会行业信息披露平台,应该为需要中国公益基金会的数据/行业信息的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哦另外必须要说的是基金会中心网真的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机构!2012年他们发布了”中基透明度指数FTI(
中基透明指数FTI)“,不是郑中基冠名的什么排行榜哦,是”中国基金会透明指数“的意思哦!你别嫌弃这名字,没叫”公基与非公基透明度指数“已经很动听了呢!(中国的基金会有两种,”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你不吐槽会死啊】【怎么办这么吐槽是要被同行封杀的节奏啊掩面遁】
类似Kiva的项目就更多了,以农村小额信贷项目为主,公益慈善组织、商业公司都有在做的,不赘述。
3、上述这些都是平台型的项目,最后介绍几个更”小“的国内的互联网公益项目吧。
1)404页面找失踪儿童项目(
404公益_益云(公益互联网)社会创新中心),当你进入一个404页面(”Not Found")的时候,会出现一个失踪儿童的照片和信息,从而扩散失踪儿童信息、帮助寻回。这本质上是公益广告位项目,微博博主、网站站长是其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不知道知乎上的朋友们有没有已经加入的?
2)“用碎片时间做小任务来支持公益”的互联网项目,比如小题大作微公益(
小题大作微公益)和米公益(
项目介绍-『米公益』是一个公益APP,米公益应用是最潮的公益创新,让你快乐公益帮助他人!)。简单来说就是将任何一个人的闲散时间利用起来,使其能够参与公益。比如小题大作,就是你可以去答一些有趣的百科问题,每答对x道题,捐赠方就会捐特定数量的资源给某个具体的公益项目。捐赠方信息、项目信息都会在答题界面展示。
这两个项目的主创都是85后和90后,相当优秀,相当靠谱。【慈祥的笑容(嗯?)】
4、绕不开的BAT和新浪公益
BAT其实真不大熟……
百度公益做了百度寻人和百度盲道,比如
腾讯公益的腾讯微爱系列。A系列话,
淘宝公益频道给部分NGO和基金会提供了某种筹款平台,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则主要是资助环保类的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
新浪今年把新浪微博上的微公益和原有的新浪公益频道合并了,给公益项目以媒体传播支持。
个人觉得这三家的公益部分都跟自身业务产品有不错结合(除了阿里巴巴对环保领域的支持),但具体能给到公益组织多大的帮助,那就见仁见智了。
5、最后来个不知如何归类的”十分钟不碰手机“项目(
http://tap.unicefusa.org/)。用手机登陆这个页面,点击开始,然后不碰手机,每坚持满10分钟不碰手机,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就会给一个贫困儿童捐一天的干净水。项目设计理念是“希望您能接受挑战,通过隔绝一样比水要不重要得多的东西——手机,来帮助那些没有干净水的人们”。
大家对此作何评价?我先来一句吧,this is so American...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