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界划分原则?
国家的边界是指划分一个国家领土和另一个国家的领土、或一个国家的领土和未被占领的土地、一个国家的领土和公海以及国家领空和外层空间的想象的界线,边界是有主权的国家行使其主权的界线。
(1)地理特征。人类既然是生活在地球表面的空间上,因而,把不同的社会或组织存在其中的空间划分开的界线首先具有自然地理特征,无论是以山脉、河流、湖泊作为分界线,还是以经纬线作为分界线,都是边界地理特征的表现。
边界的这种地理特征说明边界具有某种客观性,尽管国家之间的边界在酝酿和划分时,具有某种主观随意性,它依据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对比而划分,也根据人口、民族、文化习惯而划分,但边界不能只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它必须反映在客观世界上,即必须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上标出来。
而边界一旦标出来,它就具有客观性、自然性。不在地球表面上或地图上标出来的界线也就不成其为边界。当然,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局限性以及历史发展的复杂性,给边界的精确划分带来某种困难,从而导致部分国家之间在边界走向或划分上发生争执,但要真正避免国家之间在边界上的冲突,边界划分必须尽可能准确和客观。
(2)政治特征。地球表面本无边界,只是在有了人类并建立了国家之后,才用想象性的界线把地球表面人为地划分成不同的区域,用以标示每一国家在地球表面的范围。所以,边界从一开始就具有政治性,这种政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边界是国家实行其主权的界线:一个国家的边界一旦确定,该国就有权对其领土及生活其上的人民实行管辖,而不受任何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我们经常说:“不要干涉他国的内政”,其政治地理意义就是不要干涉他国边界范围内的事情。否则,就是侵犯他国主权。我们还经常看到,在边界线的两侧存在着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在朝鲜半岛,北纬38°附近的军事分界线以北,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而在军事分界线以南,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因此,我们可以说,边界是国家主权的极限线。
②边界是保证国家领土继而保证国家稳定及存在与否的自然基础:一国的边界不稳定,必然会影响它与邻国的关系,如美国和墨西哥就常因格兰德河改道而发生争执,印度和孟加拉国经常就恒河水的分配而发生矛盾。因此,我们可以说,边界的政治特征是其首要的特征。
二、工位划分原则?
包括:合理排布工位内容使线体各工位的作业时间基本一致,避免某一工位时间过长造成线体瓶颈;合理排布工位顺序,使后续工位的作业更方便快捷;合理的合并工位为工站,运用ECRS方法将能够同时作业的工位安排在一个工站完成,尽量减少产品在制时间且同一工站内各工位互不影响作业。
三、ecda划分原则?
ECDA的划分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不同管体材料类型应分别划分管段。
裸管段与改线段应作为独立的ECDA管段。
绝缘法兰等附属设施阴保电流流失或变化点应分段。
水下部分管道及河流跨越应划为独立ECDA管段。
弯管处可作为管段分界点。
土壤环境特征或类型有较大差异的,要作为独立ECDA管段。
四、中国地理划分原则?
中国地理区划可以认为是国家地理区域划分的简称。地理区域划分首先是把全国国土作为一个整体。就是把一个国家的全部国土区域按照其特点划分成几个大块,以便进行地理、气候、经济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
中国区域地理,其划分从各个时代、研究重点、综合性与可比性考虑,存在多种多样的划分方式,每种方式主题和重点各不相同。根据美国地理学家理查德·哈特向(Richard Hartshorne)对区域的定义,“区域是一个具有具体位置的地区,在某种方式上与其他地区有差别,并限于这个差别所延伸的范围之内,区域往往有具体的地方所指”。
由于中国疆域的宽广,从地形、气候、人文、经济和政治各个角度分析,有各种类型的地理区域,各种地理区域类型可以划分为自然带、亚地带、自然大区、自然区等等亚区。
中国一般分为六大地理地区:
东北(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
华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台湾省)
华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
华南(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南省)
西南(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西北(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四大地理分区
分区依据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影响因素
界线A:(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主导因素是季风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和400mm年等降水量线
界线B:(秦岭—淮河):大致与1月份0℃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降水)。
界线C: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即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六大地理分区
六大地理分区的来源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先后设立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区,简称大区。华北由中央直辖,东北设人民政府,其他各大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大区设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是一级地方政府,分别管辖若干省级行政单位。1952年,六大行政区改设行政委员会,仅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监督地方政府,本身不再是一级地方政权。为了加强集中统一领导,1954年,撤销六大行政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地区改由中央直辖。这一划分方式影响比较深远。
区划(按1945---1954年行政区划)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
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
华东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台湾省)
中南地区(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西南地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
西北地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全国电话国内长途区号就形成按区域编号布局,可以看出其中明显的规律:
首都北京:1
直辖市上海:21 直辖市天津:22 直辖市重庆:23
华北区——大区交换中心:23(北京兼任,空缺的23给了重庆直辖市)
河北省交换中心(石家庄311)及地区交换中心: 31×、33× 河北省县交换中心:32××、34××
山西省交换中心(太原351)及地区交换中心: 35× 山西省县交换中心:36××
河南省交换中心(郑州371)及地区交换中心: 37×、39× 河南省县交换中心:38××、30××
东北区——大区交换中心沈阳:24
辽宁省交换中心(沈阳兼)及地区交换中心: 41× 辽宁省县交换中心:42××
吉林省交换中心(长春431)及地区交换中心: 43× 吉林省县交换中心:44××
黑龙江省交换中心(哈尔滨451)及地区交换中心: 45× 黑龙江省县交换中心:46××
内蒙古自治区交换中心(呼和浩特471)及地区交换中心: 47× 内蒙古县(旗)交换中心:48××
华东区——大区交换中心南京:25
江苏省交换中心(南京兼)及地区交换中心: 51× 江苏省县交换中心:52××
山东省交换中心(济南531)及地区交换中心: 53× 山东省县交换中心:54××
安徽省交换中心(合肥551)及地区交换中心: 55× 安徽省县交换中心:56××
浙江省交换中心(杭州571)及地区交换中心: 57× 浙江省县交换中心:58××
福建省交换中心(福州591)及地区交换中心: 59× 福建省县交换中心:50××
预留台湾区——大区交换中心台北:26
台湾省交换中心(台北)及地区交换中心: 61× 台湾省县交换中心:62××
原来空缺的号码资源除预留台湾省外,作为填补号码资源空缺使用,63×以后号码出山东、云南、广东的区号里
华中区——大区交换中心武汉:27
湖北省交换中心(武汉兼)及地区交换中心: 71× 湖北省县交换中心:72××
湖南省交换中心(长沙731)及地区交换中心: 73× 湖南省县交换中心:74××
江西省交换中心(南昌791)及地区交换中心: 79× 江西省县交换中心:70××
华南区——大区交换中心广州:20
广东省交换中心(广州兼)及地区交换中心: 75× 广东省县交换中心:76××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换中心(南宁771)及地区交换中心: 77× 广西壮族自治区县交换中心:78××
海南省成立后使用西藏区号剩余的898
西南区——大区交换中心成都:28
四川省交换中心(成都兼)及地区交换中心:81×、83× 四川省县交换中心:82××、84××
贵州省交换中心(贵阳851)及地区交换中心: 85× 贵州省县交换中心:86××
云南省交换中心(昆明871)及地区交换中心: 87× 云南省县交换中心:88××
西藏自治区交换中心(拉萨891)及地区交换中心: 89× 西藏自治区县交换中心:80××
西北区——大区交换中心西安:29
陕西省交换中心(西安兼)及地区交换中心: 91× 陕西省县交换中心:92××
甘肃省交换中心(兰州931)及地区交换中心: 93× 甘肃省县交换中心:94××
宁夏回族自治区交换中心(银川951)及地区交换中心: 95× 宁夏回族自治区县交换中心:96××
青海省交换中心(西宁971)及地区交换中心: 97× 青海省县交换中心:9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换中心(乌鲁木齐991)及地区交换中心: 99× 新疆县交换中心:90××
七大地理分区
七大自然地理分区的基本依据,一是中国自然地理区划方面众多专家多年的科研成果,二是全国高校地理专业师生普遍使用的《中国自然地理》教材,三是根据长期以来中学地理教材《中国地理》编写中形成的共识。
区划:
华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山东省、福建省、台湾省)
华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华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西南(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西北(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阿拉善盟)
东北(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东部)
注:亦有在此基础上将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划入东北地区的划分方式
四大经济分区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新形势,全国分为四大经济区域: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
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
中部地区(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
东部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
西部地区(重庆市、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五、工序划分的原则?
数控是指在数控机床上进行零件制造的一种工艺方法,数控机床与传统机床的工艺规程从总体上说是一致的,它是解决零件品种多变、批量小、形状复杂、精度高等问题和实现高效化和自动化的有效途径。下面简单介绍下数控工序划分的原则有哪些:
一、工序的划分方法
(1)以零件的装夹定位方式划分工序
由于每个零件结构形状不同,各个表面的技术要求也不同,其定位方式就各有差异。一般切削零件外形时,以内形定位;在切削零件内形时以外形定位。可根据定位方式的不同来划分工序。
(2)按粗、精工序划分工序
根据零件的精度、刚度和变形等因素来划分工序时,可按粗、精工分开的原则来进行划分工序,即先进行粗工,再进行精工。此时可以使用不同的机床或不同的刀具进行。通常在一次安装中,不允许将零件的某一部分表面完毕后,再零件的其它表面。
(3)按照集中工序划分工序
为了减少换刀次数,缩短空行程运行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定位误差,可以按照使用相同刀具来集中工序的方法来进行零件的工序划分。尽可能使用同一把刀具切削出能所有部位,然后再更换另一把刀具切削零件的其它部位。在专用数控机床和数控中心中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二、工步的划分方法
工步的划分主要从精度和效率两方面来考虑。在一个工序内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对不同的表面进行。为了便于分析和描述复杂的零件,在工序内又细分为工步。工步划分的原则是:
(1)同一表面按粗工、半精工、精工依次完成,或全部表面按先粗工后精工分开进行。
(2)对于既有铣削平面又有镗孔表面的零件,可按先铣削平面后镗孔进行。因为按此方法划分工步,可以提提高孔的精度。因为铣削平面时切削力较大,零件易发生变形。先铣平面后镗孔,可以使其有一段时间恢复变形,并减少由此变形引起对孔的精度的影响。
(3)按使用刀具来划分工步。某些机床回转时间比换刀时间短,可以采用按使用刀具划分工步,以减少换刀次数,提高效率。
三、提升切削工艺的方法
(1)高速切削刀具的设计
随着高速切削适用范围扩大,对新型刀具材料的研究、刀具设计结构的改进、数控刀具路径新策略的产生和切削条件的改善等也有所提高。
(2)高速铣削设备制造
超高速切削技术是切削的发展方向,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高速切削技术是切削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它随着技术、微电子技术、新材料和新结构等基础技术的发展而迈上更高的台阶。
(3)数控系统研发进展顺利
机床自适应控制总的来讲可以分为工艺自适应和几何自适应,其中工艺自适应研究得比较多。采用智能技术来实现多信息融合下的重构优化的智能决策、过程适应控制、误差补偿智能控制、复杂曲面运动轨迹优化控制、故障自诊断和智能维护以及信息集成等功能,将大大提升成形和精度、提高制造效率。
(4)专用切削油的研发
专用切削油是数控切削工艺必须采用的一种介质,在过程中主要起到润滑、冷却、清洗等作用。由于高速切削对于刀具、设备及工艺的不断提升,新型切削油通常采用硫化极压抗磨添加剂作为其核心成分,可以在超高速切削工艺中有效的保护刀具,提高工艺精度
六、模型的划分原则?
(1)网路中各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
(2)不同节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
(3)同一节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4)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七、lan划分的原则?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当前,LAN的分段原则是一个工作站与它的LAN服务器的地理位置较近,ATM将允许网络管理者建立一个逻辑的而不是物理的分段
LAN分段通过子网掩码分段,是作用在本地计算机系统里的分段方式。VLAN是交换机给不同端口分出的虚拟局域网,作用域交换机
八、hazop节点划分原则?
HAZOP(Hazard and Operability)是一种常用于化工和石油行业的风险评估方法,旨在识别可能的危险和操作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HAZOP节点划分原则如下:
1. 根据工艺流程划分节点:HAZOP节点应当按照工艺流程进行划分,以确保覆盖所有的工艺单元和操作步骤。
2. 按照操作步骤划分节点:HAZOP节点也可以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划分,以便对每个操作步骤进行细致的评估。
3. 按照控制点划分节点:HAZOP节点还可以按照控制点进行划分,以便评估控制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按照设备划分节点:HAZOP节点还可以按照设备进行划分,以便评估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 考虑操作人员的角度划分节点:HAZOP节点还应考虑操作人员的角度进行划分,以便评估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风险。
在进行HAZOP节点划分时,应当综合考虑上述原则,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划分,以便全面评估工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九、kd树划分原则?
kd树(K-dimensional tree)是一种二叉树结构,用于有效地组织k维数据。在构建kd树时,需要选择一个划分标准来决定顶点、中间节点和叶子节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kd树的划分过程采用以下原则:
1. 选择划分维度:从k维特征空间中选择一个维度,将该维度作为划分坐标轴,以将数据划分成两个部分。
2. 选择划分值:在所选的划分坐标轴上选择一个划分值,其将数据集划分为两个子集,使得具有划分值的维度小于划分值的数据被分配到节点的左子树中,但具有划分值的维度大于划分值的数据被分配到节点的右子树中。
3. 重复上述过程:递归地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每个节点公共坐标轴上的数据点都属于同一个区域。
划分原则主要目的在于将数据集按照其在坐标系中的分布情况进行划分,以生成高效的平衡树结构。划分的选择是基于单个坐标轴上的数据分布,因此可能会受到恰好处于垂直于该坐标轴的数据分布情况的影响,导致子树的不平衡或搜索性能下降。因此,选择更好的划分原则或多种划分的规则,以及标准的剪枝策略,可以提高kd树的性能。
十、国际领土划分原则?
国家的领土大小与边界大小呈正比,当今世界上的国家边界划分大体上有三种:
一种是自然、历史形成的边界,它们主要依山脉、河流、湖泊、沙漠、海洋等天然的屏障划分,比如欧洲国家的边界,原来都是一些城堡、帮国,经过历史上的分分合合,最后形成国家边界,这种边界往往犬牙交错。象澳大利亚、新西兰这种典型的岛国,陆地边界最为简单,但也有海洋边界纠纷问题,比如日本。
二种则完全是人为造成的。有些边界是经过国家间条约或国际条约确定的,有法律依据,得到后来国家之间互相承认的,一般比较稳定,比如中国与外蒙的边界,东北与俄罗斯的边界,虽然有些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因为清政府、民国政府在法律上承认了,新中国也就继承了下来。得到不国家互相承认的,就会引发边界争端,成为冲突和战争的祸根,比如克什米尔地区、中东巴勒斯坦地区。
第三种则是别人帮你划的,最悲催的要数非洲国家,非洲大陆国家44%的边境和领土是沿着经度和纬度划分的,30%是沿着直线、弧线或曲线划分的,只有26%是沿着河流、湖泊、山脉和山谷这样的自然地理边界划分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